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银行业发展困境(银行业发展困境分析)

2023-10-27 9345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新形势下银行如何发展
  2. 银行业如今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3. 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出现了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情况。这一复杂的经济形势对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主体都面临着经营风险提升、回报率下降、竞争主体多元化、金融风险复杂化、市场监管系统化严格化等一系列新挑战,银行亟需开展一系列业务创新发展来破解困境。而这些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导致了银行经营下滑。同时,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匮乏、市场需求变动等因素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情况下,银行如何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2、(一)互联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传统行业受到挑战

  

3、移动、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用户需求趋于个性化、多元化,新的客户群体衍生新的营销模式,“互联网+银行”冲击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不断开拓新市场领域和新技术产品领域,对传统行业的销售网络优势、资源优势形成直接冲击 [1]。

  

4、(二)顾客自主选择不断增强,服务质量要求提高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逐渐形成规模,电商平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共享单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有P2P平台、远程教育、互联网金融等,可以说互联网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经济发展潜力、覆盖领域巨大,对传统的线下实体销售产生了巨大冲击,服务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品牌和服务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竞争手段,市场的竞争也不断从产品的竞争升级为品牌和服务的竞争[2]。

  

6、(三)经营收入来源空间变窄,核心技术及产品亟待创新

  

7、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经济下行、结构调整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银行收入渠道变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为了生存发展,银行必须将有限的资本、人力、技术等资源投入到高收益的产品或者市场内。而高收益必然要承担高风险,这使得银行亏损率上升。除此之外,创新也可以带来高收益,其风险相对可控。因此只有加大创新投入,在技术、产品以及市场上领先,抢占先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3]。

  

8、二、转变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理念

  

9、为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要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银行想实现质量及效益的统一发展,就需要建立起以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为主线的发展机制。在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发展的同时,银行在一方面要避免利润的片面最大化,建立起使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以资本约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发展中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上,应建立全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对经营过程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10、由于不同岗位、部门之间对风险的认识存在差异和矛盾,有些员工会认为风险控制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风险警示教育活动,进行风险自我排查、相互互查,不断督促员工树立合规合法的经营理念。

  

11、三、建立健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机制

  

12、(一)加快完善技术及产品创新机制

  

13、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基于现有技术及产品的推陈出新已难以适应变化的节奏。要以独特性、适用性、完备性和效益性为出发点,完善创新体系和流程,建立健全创新容错与奖励机制。创新是实现发展的最大也最持久的驱动力,只有不断增强银行的创新能力,才能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领先于竞争者,不被市场所抛弃。

  

14、建立有效的银行管理制度,处理好安全与自主、替代与转型、风险与创新三方面的关系,实现“从封闭向开放”、“从粗放向精细”、“从失衡向平衡”的三个转变。要重视制度建设,对制度进行经常性、规范化的梳理和检查,不断优化、修改与完善,以适应银行发展、经营管理和运营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强化执行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流于形式,任何人不能搞特殊化,切实发挥制度对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15、(三)加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6、许多银行存在发展迟滞、风险增加的现象是由于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员工素质相对较低、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匹配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无论是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还是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无疑是银行最宝贵的资源,人这一要素也是创新的最终源泉。“挖潜”、“整合”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力。银行应该从机制和培训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机制,加强业务层级和授权管理,同时要重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培养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使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成为业务发展的推动者和风险防范的控制员。

  

17、银行的目的是获取利润,要保证盈利,获取高额的收益;但是收益并非银行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唯一影响因素。一个银行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仅仅依靠收益是不够的,银行应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银行在项目可行性以及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关键指标上较为重视,但对于项目的风险测算以及收益风险平衡计算重视不足。因此对银行的投资及经营风险进行控制也就成为了保证收益的一大重要举措,我国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另外,还应拓宽收入渠道,分散经营风险,做到收入多样化,提高自身风险控制水平。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行首当其冲。银行业面前面临的风险既有外界挑战,也有自身问题。

  

首先是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也在提升。这轮下行周期其实早在2012年就出现了。当时江浙等地出现了大批民营企业倒闭潮,很多企业的老板跑路甚至跳楼。2013年,这股风传到了东部沿海地区,江苏、上海等地经济不断下行。民营企业大量倒闭,银行不良资产迅速增加。持续的经济下行,以及企业信贷风险的逐渐爆发,使得银行的准备金被大量消耗,经营效率遭到重挫,盈利能力骤然下滑。

  

其次是银行自身如何升级。作为市场的中介,银行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金融一直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但归根结底它还是属于现代服务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实体经济。因此银行的发展一定是以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为基础与核心。银行的转型与升级,首先就要把握市场主体的发展变化,以及金融市场本身的结构和变化。

  

在我国,央企在信贷市场领域占有很大的比重,银行很愿意和央企合作。因为央企通常很大,经济效益有保障。而如今,地方债如今纳入财政预算,地方融资平台下一步何去何从,这对银行信贷业务来说,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此外,p2p、微众银行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颠覆了传统银行的理念。如何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是传统银行不得不解决的一个课题。

  

朋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如今银行业面临的困难较多,但最主要的是银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与经营利润越来越薄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既有来自市场的,也有来自内在的,甚至是国外的。

  

来自市场的困难主要有:一是垄断经营格局被打破,随着金融改革开放与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兴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传统银行的饭碗受到挑战,空间日益收窄。比如以P2P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较大,还有民营银行及其他银行机构涌现。在此影响下,银行相互之间竞争加剧。

  

二是实体经济经营困难态势并没有改变,这对银行经营前景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增加银行资本消耗,使银行利润下降,资本补充能力下降,拨备覆盖率也跟着下降,这样使得银行不仅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也是银行经营风险呈加大之势。

  

三是信用环境有所恶化,这让银行信贷经营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比如前几年由于实体经济经营不景气导致的关门潮、跑路潮先是在东南沿海表现,尔后传染到内地不少省份,这让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幅反弹,使银行信贷经营变得日益艰难。

  

四是银行转型缓慢,中间业务发展不快,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存贷款业务,在经营竞争加剧情况下,银行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缩小。

  

五是还有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尤其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将使得银行成本不断加大,存贷款利差不断收窄,打破了过去靠垄断存贷款利率坐收巨额利润的格局,银行经营利润将不断变薄。

  

来自外部方面的困难:一是银行对外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不久将来大量在国内金融市场设立,这对我国银行业又将在业务拓展、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形成较大的冲击,搞不好有可能被外资银行打败而沦落为“小弟”角色。

  

二是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虽然对我国银行机构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较大的压力,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国外金融市场丧失“战斗力”,造成巨大的金融损失。

  

来自监管方面的:主要是监管政策不断出台,监管风声不断趋紧,银行机构经营行为将不断规范,信贷资金非法套利的行为受到制约,一切打监管政策“擦边球”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惩处。比如资管新规出台,银行资管业务信息穿透,资金层层嵌套被打破,银行机构资金监管套利、流向泡沫化领域将不可持续。

  

所有这一要都将加大银行机构的经营压力,也让银行机构经营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银行机构一定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加快经营战略转型,不断改变服务理念和方式,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才能迎头赶上,不被金融时代竞争的浪潮所淘汰或吞没。

  

前几年股份制银行还未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四大行基本上都能保持相应的默契,虽然也有竞争,但竞争的良性程度远远高于现在。小型或者中型股份制银行闯入市场以后,扮演了搅局者的角色,以其政策的灵活和监管的宽松优势,打破了固有的平衡,重塑了市场的运行规则,导致了内卷化效应一发不可收拾。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智慧银行将在未来大行其道。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陷入了内卷化而不可自拔,肉博式的内耗也不会持续太久,智慧银行将是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到那时,人工窗口将不复存在,客户通过人机互动或者线上办理可以处理绝大部分的业务。银行的竞争将由粗放式的拼抢市场,转变为追求技术的优化和改进、产品的安全和高效、服务的精准和快捷。

  

银行面临的困难是全方位的,除了存款拉不到成本涨、贷款不好收风险高、传统中间业务收费被大量取消以外,还有以下突出问题:

  

1.人才大量流失。以前银行圈高大上,“赚钱多到不好意思说”。现在景气度逆转,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大量优秀的前台销售人员和中台风控人员离开,不乏中层干部,去了投行、私募、资管及近年大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是人干出来的的,没有优秀人才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2.金融监管全范围,货币政策降杠杆。目前来看,中央强监管、降杠杆的决心已经不能再清楚了,降杠杆会减少货币供应,银行揽存难度更大;强监管会降低已有存量货币的流动性,银行已有的钱用起来也愈发不顺畅。

  

3.脱虚向实的各种政策、法规、标准、指引陆续出台,银行以前的很多创新模式已被明令禁止,玩不下去了。这一下着实是一记重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近期十几家银行联合给中央上书要求适度降低修监管力度,但是被中央强势驳回,再次表明维护金融体制改革的坚决。所以,银行必须大力整改清理手尾,不得不为以前的好日子还债了。

  

这一波大的改革调整,银行系统会有几年的阵痛期,过去十年的黄金时代大概率是一去不复返了。愿同志们共勉,坚守,等待迎接新的朝阳。

  

古代,用马车将一车粮草从苏州运到新疆,还没有运到地点,马和人就把粮草吃光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知道无人驾驶、电动汽车、荷兰式立体农业、风能....成熟的技术对未来更好,但你靠银行配置资源(运输货币),就是永远无法成功配置(运达)。

  

因为银行系统是中介逻辑,努力方向是增加信息中介,而智能化的要求则是去掉信息中介。假设把银行功能交给腾讯,腾讯只需为各个创新方向开辟投资通道,10亿注册用户,每人投资1000元,就可以为创新方向输送1万亿级别的弹药。这个弹药直接给特斯拉、谷歌、比亚迪、百度,是不是可以直接将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智能卡车)量产?创新可以直接为投资人带去10倍级别的信誉,用更多信誉来投资更多创新方向.....因此,银行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马车,看似能运输,但却无法大量运达。看似勤勉的干活,实际吃的比干的多。更进一步理解:如果把整个市场交易搬到支付宝(或微信上),投资会因14亿人X100块等于1400亿,而变得像游戏一样简单。税收只需一个插件。因为金融智能化和税收智能化,所以财务智能化。因为财务智能化,所以分销与采购未来可以实现智能化.......

  

综上,银行模式面临的最大危机是马车遇到汽车的危机;是车载导航遇到高德地图的危机;是诺基亚遇到苹果的危机;是相机遇到智能手机的危机;是报纸遇到百度的危机;是神学遇到科学的危机.......

  

银行业现在面临的困难是怎样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的结束,银行业也面临发展的瓶颈。我国的银行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进行股份制的改造后才开始向真正的独立的银行转型,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而在我国经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中,银行业也是粗放式的发展的。

  

银行在这近三十年的发展中主营业务主要是信贷,在经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时,银行只做信贷并没有任何问题,当经济需要转型升级时,银行光依靠信贷业务就非常艰难了,再加上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行业把银行的支付业务抢走了,银行的存款下降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银行转型升级的出路只有强化银行的金融本质,做全银行的完整业务链,银行的业务是三大板块,信贷、理财、投资银行业务。

  

在这三大板块业务中,只有信贷是需要银行承担风险的,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银行是不需要承担风险的,因此,银行转型升级就需要把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壮大。

  

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专业性要求更高,要发展壮大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就必须在各个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个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时候才有大量高利润的企业,再将高利润的企业的融资需求做成各种金融产品,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高成长的成果,这样银行才能在帮助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

  

但是这种银行的转型升级,对银行的才才要求非常高,需要银行有大量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所以,我国银行业的真正转型升级还需要一个过程。

  

近些年来,银行遭遇的主要问题有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这导致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下降。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导致一些企业的贷款出现坏账,导致银行的损失。政府要求银行向企业让利,降低收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下降,居民的储蓄下降,银行面临金融改革的难题。

  

“银行是弱势群体。”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的发言引发现场哄堂大笑。这一话题也瞬间成为了热门话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于银行业改革的呼声已渐趋高涨。

  

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兴起,更多的柜台业务应该能够在互联网上由储户自主完成。这样不但减少了银行的成本,也减少了通常人需要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成本。政策方面,银行受到的监管日益加强,至于未来的改革,银行必须从自身出发,做出战略转型。

  

你认为了?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留言吧。

  

话说银行业近期的日子也着实不好过呀,各个银行旗下的传统网点都关闭了不少,大有缩小规模,精简裁员的架势。回想起银行以前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那叫一个“横”呀。如今光环已去,终归落得个归于平凡的下场。银行这“过山车”般的经历,究竟是为哪般呢?接下来,坤鹏论就试着浅析目前银行面临的最大困难。

  

曾几何时,作为金融机构代表的银行是多么的威风呀。人们存钱首选银行,贷款首选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首选银行……吧啦吧啦,反正只要是与钱相关的,首选是银行那就准没错。谁叫那时候银行称老二的话,就没有谁有那个胆儿敢称第一,这就是典型的一家独大。

  

可如今,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并且其发展态势就如同那滔滔江水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就是银行业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互联网金融下的“挑战书”。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瞬间在人们眼前一亮。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的以下两个优势是银行所不具备的,而且这两个优势个个都抓住了人们的心。

  

第一,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金融APP让人们消费更方便,只需把钱存进该APP中,出门无需带钱就可以轻松造成无现金支付;第二,余额宝、余利宝等各种“宝宝类”金融产品,不仅可以让人们存款得到多余银行的利息,而且还可以在这些“宝宝”上购买理财产品,既省时又方便。

  

互联网金融有了这些优势的加持,当然会对银行形成强烈的冲击啰!因此,银行“失宠”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银行亟待解决的困难呀。

  

除此之外,银行的服务态度拖累了银行的名誉,导致人们对银行的印象不好,人们就转而投入互联网金融的“怀抱”啦!上面一点讲的是外部对银行的冲击,这会儿是银行内部自己出了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银行办理业务,因为对一些具体细节了解不是很清楚,于是就找了个银行的大堂服务人员问了一下。我就多问了几句,他就一副对我很不耐烦的样子。

  

唉,我说,如果我清楚我还问你干嘛,难道我的时间不宝贵吗?再说了,银行安排你在大堂不就是为客户服务的吗?如果不是这样,还要你有何用呀,真是的。所以呀,我觉得,银行的服务态度还得要好好改正才行。再这么自以为是,以后可有得你银行哭的时候。

  

其实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改革,现在各种金融借款通过网络平台发展起来,对银行的挑战很大,支付宝微信的崛起更是提高了影响,如果银行要不断盈利,不仅在放贷方面降低要求,更需要通过网络不断改革放贷模式。

  

银行面临的困境应该是制度问题,服务问题。

  

自从有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银行业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不是有央妈护着,可能破产的不是一家两家了。

  

银行制度创新相对缓慢,当然了,金融安全很重要,但是该创新的时候还是要创新,现在社会,各行各业日新月异,跟不上就意味着要被淘汰。不能让人逼着进步,要学会主动进步,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

  

还有就是服务方面了,银行也经不起没有客户,不但要思考为什么没人来存钱了,没人来借钱了,要想想怎么流失的顾客,很多客户就是因为细节而流失的。不能因为储户去存一块钱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所以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客户方便才是硬道理。

  

银行业面临的问题有很多,这是其中的两个,你们说还有什么?欢迎留言!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所言,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现在必须研究如何尽快从外延式发展方式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企业由于结构单一,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来解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疏通血脉。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为那些有市场竞争力、资金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而不是没有标准的“搞次贷”。各家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地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对贷款的审批,更好地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和财务信用状况基础,来提高对企业支持的力度和便利。

  

从监管层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何去何从无疑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改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其归纳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他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存量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深化改革,“应当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有着普惠程度不高、服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这些矛盾主要存在于存量里面,所以,只有不断地改革存量,才能够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

  

而作为从业者,7位来自银行的高管也认同以差异化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银行创新有助于改革,但这种创新必须抓住不变的内核、内在经营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表示,服务客户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户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正如刘士余所讲到的,“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以前都讲了,现在该行动了”。


复制成功